打造国之重器,未来网络领跑未来
点击次数:2019-08-25 11:52:00【打印】【关闭】
编者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把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矢志报国,取得一大批填补空白、引领时代的创新成果,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为共和国发展壮大作出了江苏贡献。从今天起,本报开辟“江苏创新 为国争光”专栏,向您展现科技创新创造的江苏荣耀和熠熠闪光的“江苏科学家精神”,热烈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
未来是什么样?来南京江宁未来网络小镇看一看。时代感十足的悠谷建筑群,风景宜人的U湖生态跑道,全国首辆创业列车“未来号”……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就落户于这座“硅谷式”小镇的核心位置,为这里更增添一抹科技感。
几个月前,由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CNOS正式发布。CNOS的创新之举是网络强国战略下的一次中国实践,同时也是我国在网络操作系统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如何练就如此创新之力?
“我们研究院的创新主要涵盖‘演进型’与‘革命型’两个方面。”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航解释道:“简单来说,‘演进型’技术指对现有网络架构‘打补丁’,而‘革命型’技术指进行颠覆性革新,采取‘从头再来’的策略。”立足于这两大技术路线,研究院着力于发展新型网络架构(如服务定制网络等),同时也研发关键性技术(如网络可编程及功能虚拟化等)。
作为网络创新实验床,由研究院牵头建设的未来网络实验设施项目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需要建设一个开放、灵活、易使用、国际化的未来网络基础设施,以支持技术创新架构的测试验证,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谭航说。2013年,该项目被列入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之一。这是我国网络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推动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国之重器”,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引领、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国之利器”。
实际上,在建院之初,研究院团队只有几十人,而发展至今已达近300人,并吸引和集聚孵化企业50多家,人员超千人。队伍壮大的背后,是全院人员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久久为功。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正式提出服务定制网络架构SCN (Service Customized Network),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可控的差异化服务。在采访中,谭航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道:“生活中,普通公路不收费,高速公路收费;普通列车收费低,高铁收费高。互联网也是一样的,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网络服务方式,并支付不同费用。这可以实现网络安全可控、智能灵活。” 目前,基于SCN架构的软件定义及可编程网络已覆盖国内12个城市,未来将达40个。
在前往研究院办公室的路上,记者发现,这幢办公楼中竟藏着几十家科技公司。原来,重视科技企业孵化也是研究院创新开拓的秘诀之一。在研究院的帮助下,原本只有几人的易米云通团队发展成300余人的企业,业务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讯思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研究院,逐步发展为图像视频识别技术方面领军者,与多家知名厂商达成战略合作。这些科技团队的创新壮大,正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高地崛起的缩影。 扎根于拥有良好科技创新软环境的江苏,也是研究院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一直以来,江苏省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重视科技创新。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所处的江宁区经济开发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企业干”的宗旨,扎实推进创新环境优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员。在电梯中,记者偶遇一群年轻的员工,他们青春的面庞为研究院带来一阵活力之风。谭航笑称:“江苏科研院校众多,学术氛围良好,为我们培养并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我们研究院90%的员工来自江苏,可以说是真正的江苏力量。”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眼下,江苏团队正面临建设和运营两大难题。如何迎接技术挑战?谭航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项目团队既要抓牢技术、精于管理,也要善用市场思维。”目前,团队正肩负牵头完成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任,并遵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求,以衍生企业孵化器、股权期权及考核淘汰等机制留住人才,保持创新活力。研究院今后将由依靠政府经费支持,逐步走向以科研创收为主,加强成果转化,走向自收自支。
“未来,互联网将朝着移动化、智能化以及更高带宽发展,这也意味着网络空间的创新建设至关重要。”谭航表示,科技创新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有信心把握机遇,敢于与未来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