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中国网络文学新拐点:阅文新管理层担当,面向新格局的创作

点击次数:2020-06-04 18:37:12【打印】【关闭】

6月3日,阅文集团新管理层发布“单本可选新合同”,根据不同授权分为三类四种,取消单一格式合同,并对此前充满争议的旧合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十余项修改。针对作家广

6月3日,阅文集团新管理层发布“单本可选新合同”,根据不同授权分为三类四种,取消单一格式合同,并对此前充满争议的旧合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十余项修改。

针对作家广泛关心的著作权、免费/付费模式等问题,新管理层在广泛听取反馈后推出新合同,以条款明确,作品是否加入免费模式由作者确认,强调著作人身权属作者,平台与作家属合作关系并提供多种福利权益等。

阅文集团新管理层展现出其担当、变革、高效的风格,给出的答案是:网文依然是IP之源,让做作家群体有所依、有所成就。大神作家“国王陛下”在其朋友圈写下:一月之期,承诺兑现。相信这只是开始,网文依然有美好的未来。

大神作家“志鸟村”在微博上写道:新合同较之前网传的还是有进步的,更重要的,说明阅文新管理层还是有积极态度,愿意沟通的,这个要点赞。

阅文新合同诚意满满。

阅文集团推系列合约以保障作家权益、收益,体现权责对等

阅文合同争议自4月底开始发酵,五一期间部分作者在微博等社区发起“断更节”,对阅文原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表达不满。阅文集团新管理层5月6日召开作家恳谈会,商讨相关合同细则。

 

此前,阅文事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平台与作者的聘请制与合作制、作者著作权归属、授权期限问题等几个方面。在新合同中,阅文新管理层对上述争议问题均作出调整。

首先,阅文明确作家和平台双方是“合作关系”,约定平台要为作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保障、激励、奖励、扶持等在内的多种福利和权益。

其次关于作者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合同明确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归属于作者”,明确无论是平台自用还是授权他用,作家都拥有IP改编版权权益,收益由双方协商分配。

作品授权及期限方面,与原先的单一模板合同相比,阅文新合同分了基础协议、授权协议、深度协议三种类型。其中,基础协议中,作家无需授予著作财产权,但平台和作者均无分成;授权协议则对作品的授权期作了甲版(按著作权完整期限)和乙版(按完本后20年)的区分,甲版协议下平台行使影视/动漫等改编权会将50%的所得净收益分配给作家,乙版协议则为70%。深度协议会针对资深作家的发展诉求,在分成和授权范围上有不同细则规定。

针对作者广泛关心的著作权、免费/付费模式等问题,新合同以条款明确,作品是否加入免费模式由作者确认,强调著作人身权属作者,平台与作家属合作关系并提供多种福利权益等。

最后,在作者收入分成方面,如果净收益为零或亏损,由平台兜底。其他条款还提到,平台不管理和代运营作家个人社交账号。以及删除原先平台自行安排完本或续写作品,及作品大纲违约的相关条款。

这里充分展现了阅文新管理的高治理水平。新系列合同体现了作者与平台间的鱼水关系,权责对等关系。作者创造出优质的文学作品,读者通过平台与作者、作品对话,三者良性互动,才是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基础。

归根结底,过去十八年付费阅读发展中形成的粗放式运营管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亟待进一步深化调整,而平台与作者之间应该重新构建信任基础。

作者需要改变,找回创作的初衷,摒弃浮躁,沉下心打磨作品,履行合约的义务。

平台对于作者的扶持管理、作品的运营管理上面向更加细化。不同作者,根据所签署的协议享受相应福利保障,那么也应该履行相关义务。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价值评估和推荐机制,让作者和作品能够得到更合理的成长。阅文新管理层也表现出对未来确实的客观判断,展现出其对精细化运营的决心。

这为作者创作打下一个契约基础。阅文新管理层在充分考虑作者权益、商业模式、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并充分使多方实现平衡,网文市场才能充分发展,各方才会受益。

另一方面,Z世代崛起,新的创作趋势也已经到来

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拐点。随着融媒体大势不可逆转,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结束,用户换代,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创作者在其中还可以释放多大的潜力?

从新增作品、及作家创作趋势看,折射出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用户换代,Z世代用户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核心力量。

社科院发布的《2019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网络文学活跃用户中,95后读者占54.5%;付费用户中,90后占比已超过用户总量的66%。48%的00后表示自己有喜欢的虚拟形象(文学、动漫、游戏等二次元领域的角色/IP),17.2%的00后将虚拟形象当成自己的偶像。

作者层面,95后和00后作者创作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常态。2018年,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1755万。中生代作家崛起,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中坚力量,年轻作家也带着新的时代印记将不同风格融入作品中。

毫无疑问,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和消费主力军,并且深刻影响着网文内容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发展。Z世代读者占比过半,更为年轻的作者跻身网文创作行业,所带来的作品和创作方式带来变化。

其一,娱乐文学的爽点依旧在,文风大变样。

过去的创作,从人物塑造、神情动作、心理活动和场景描写等都会着重笔,辞藻甚至极尽华美,对于剧情推进、逻辑性、伏笔等都非常注重。

然而如今符合Z世代用户口味的作品,普遍现象是更直白的平铺直叙,更快的节奏、多爽点,更轻松的阅读感受,有些平台作者已经形成一种开局主角必须碾压诸天强者式的创作。

今年起点中文网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平平无奇大师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等作品,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文风,从一个第三人的视角,来频频制造爽点,侧面烘托出主角是神仙人物般的存在,充分满足读者的幻想。

其二,新流派滋生,现实感要强。由于Z世代用户表达欲更强,非常具有个性化,因此爱吐槽、写现实、多题材成了Z世代的写作风格,笔者将其统归为现充类。

正因为读者需要强烈的现充代入感,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带来了一些新流派,比如系统流、慎重流、摊派流、诸天流(万界流)、垂钓流等,脑洞极大。

因此在传统都市、玄幻、仙侠、奇幻和悬疑灵异等题材中,涌现出了不少极具有脑洞的创新作品。

比如《我的系统平平无奇》《我真不是大佬》《大数据修仙》《当医生开了挂》《我的老婆是大明星》等,这些作品长期霸占原创风云榜,大多出自起点中文网,这里也可以看出起点中文网一贯引领趋势的能力。

其三,移动与语音创作。或许是因为缺乏PC终端设备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年轻的作者已经习惯用手机进行创作,各大平台也推出了移动创作助手App。如阅文集团的「作家助手」、纵横小说在App中植入了「作者中心」等。

随着AI语音技术程度,语音输入法也成为了不少作者创作时的必备工具,用来解放双手。

其四,自媒体展现与个性化分发。移动创作方式和移动终端的阅读方式,为现在的小说展现带来了新的变化。很多作者为了给到读者一个好的阅读体验,在文章分段时近乎做到了一句一段。

Z世代用户的崛起,在一个以数据为重要评估要素的推荐机制下,作者想要赢得用户,创作方式是时候作出改变了,选择一个匹配自己实现讲故事抱负,同时能提供数据指引、创作指引、读者经营的平台,与平台共成长,是一个聪明的决定。

网文创作方法有所改变,作品出圈需以合作态度才能破局

网络小说在阅文的带领下,采用IP全产业链方式在扩张边界。但动漫、影视、游戏等何尝又不是「一条龙」式生产

笔者从腾讯视频平台电视剧库挑选了2018-2020年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IP改编剧占比超过60%,说明由网络文学改编成其他格式内容依然受到欢迎。但漫画、动画后起直追之势也比较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最近十年内爆款的网络小说去哪儿了?这是值得思考的,作者拥有产业思维才能破局。

首先,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属于娱乐文学范畴,其特有的快频式创作方式,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用户的换代和口味的更迭,导致作者不得不去迎合市场,高频“切”书,作者很难沉下心来去打磨作品,因此在故事结构的逻辑性、连贯性容易出现问题,文学性上都需要作者创新和打磨。

再者,网络文学的题材限制和内容限制,导致在改编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影视剧中,很多效果和内容难以实现。

IP本身,是公众对好故事的认可程度、商业化开发程度,目的在于如何通过更多的衍生作品与用户共同将它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文化认同。

好故事难觅才是近期网络文学的困境。最近几年,网络小说平台上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一部电视剧的大火,将会带火一本出版文学。让纸质小说走到线上,这其实是网络文学平台的价值之一,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出版文学作品,从而再进一步进行多边授权改编。

拥抱多种变化,全球化创作趋势步伐加快

国内进入拐点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半年增长率达到5.2%,五成以上网民都是网文读者。而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财报显示,平均付费用户相较于2018年的1080万,同比下滑9.3%至980万,用户净增长620万。由此,阅文集团开拓其他商业化的目的显而易见。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市场走向垂直势不可挡。2019年网络文学用户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免费阅读的兴起。在未来两年里,随着以广告、流量推动的阅读市场格局稳定,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还将保持一波增长,但整体增速依然放缓。

其中,付费阅读模式下,优质内容会全面胜出。以广告、流量推动的阅读市场重创盗版市场,也让流量型小说得以快速增长。

由此,中国网络文学走向海外大势不可逆,自2018年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向海外进行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层面的输出。

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年报显示,WebNovel(起点国际)用户访问量达到3600万,向海外用户提供近700部中文译文作品和8.8万部英文和其他本地语言的原创文学作品,是中国网文出海的先头部队。

文化相近的国家地区易接受中国内地的中文译文作品,但如欧美、印尼等地区,文化差异极大,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在当地重新建立原创作者生态。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