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科研教育新思路:面向大众利用网络寓教于乐
点击次数:2017-11-25 10:31:23【打印】【关闭】
新对象:
科普受众 老少咸宜
“什么是 科普 ?我个人认为,科普就是向缺乏某领域知识的人
田梅(左一)与其他科学家在中学课堂上,同学生们一起讨论新元素周期表。
新对象:
科普受众 老少咸宜
“什么是 科普 ?我个人认为,科普就是向缺乏某领域知识的人讲授该领域的科学知识,让他们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因此,科普的受众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魁对“科普”下了这般定义。
5年前,金魁从海外归来便开始了科普教育工作。他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幼儿园第三分园给小朋友们上过两次科普课,讲解物理领域的科学知识。金魁认为,“科普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较早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打好科学基础。”近日,金魁还参与了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科普读物的撰写,将自己从海外了解到的新理念、新知识分享给小学生。
不仅儿童少年,高校师生也是科普受众。
田梅自海外归国后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同时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在科研、教学的同时,田梅也十分注重科普教育工作。她在浙江大学校内,针对大学生开展过不少科普活动:给大一新生讲解医护工作、邀请教授为学生开办医学沙龙等,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今年5月,田梅参与组织筹办了浙江省“科学+”活动,请来多位教授作为科普讲解者,为高校大学生和教师开讲座。田梅表示,通过听取教授们的讲解,她对此前不甚了解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也从教授们身上获得了新的启发。
新方式:
科普实践 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除了依靠传统的书面读物和讲座报告外,还可以同实践结合,寓教于乐。
傅钰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先后留学加拿大、美国。归国任教之余,他还参加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利用周末带领俱乐部的青少年做课题研究。“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观研究所,参与简单的科研课题,培养科学兴趣。”至今傅钰已经带过5名中学生做科研,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
田梅曾邀请多位“千人计划”专家,一起制作新元素周期表。“这个新元素周期表图文并茂。每个元素不仅配有插图,还有20字左右的解说,把略显枯燥的化学元素与生活联系起来。”“元素周期表制作完成后,我们分发给了中学生,让孩子们来给这个表 挑毛病 ,看看表上还有哪里讲解得不够到位。中学生们不仅能在元素周期表上看到诸多延伸出来的有趣故事,还参与了表格的制作,收获知识之余不乏乐趣。”
对于如何降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金魁提出了新看法。“其实,不少科幻电影也有科普功用。比如《阿凡达》这部电影就涉及到一些超导的知识。”金魁说,“在科普演讲时,加入一些娱乐元素,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解物理知识时,金魁会用一些常见的事物做比喻,使讲解通俗易懂。“如,提到 原子 的概念,可以拿它和人的头发做比较,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大小。”
新规划:
利用网络 院校合作
国内科普工作的拓展空间还很大。傅钰认为,“目前,国内的科普推广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科普讲解不够专业,容易误导大众;二是全国各地的科普水平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科普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好,而一些边远地区的科普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互联网在推动科普工作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傅钰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制作一些热点科学现象的内容推送,为大众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纠正一些错误认识。”
针对各地科普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傅钰希望通过个人与院校的合作,达到知识传递的最大化。他呼吁,“希望包括海归在内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暑期的时间,和边远地区的师范大学合作,将科学知识传授给高校大学生,再由这些大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和更多的人。”
田梅也说,“各地科普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确实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开办一些讲座,再利用互联网,让这些讲座能够线上同步,达到分享给更多人的目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