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应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

点击次数:2017-12-28 09:08:38【打印】【关闭】

□舒圣祥黎青 作
“应该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12月25日,阿里巴巴通过官方微博呼吁对“网络水军”进行打击。事实上,阿里不是第一家对&ldqu

□舒圣祥黎青 作
“应该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12月25日,阿里巴巴通过官方微博呼吁对“网络水军”进行打击。事实上,阿里不是第一家对“网络水军”宣战的企业。此前,包括小米、华为、万达等在内的企业都因为遇到了网络水军的诋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声誉。(12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网络世界很多热门话题,可能都是被设计、被策划的。因为一篇自媒体文章,企业专门出来辟谣,这种事情越来越多,王健林、周鸿祎最近都曾辟谣过。阿里巴巴更是报案称,近五百个账号在同一时间段,持续发出造谣网帖超过9700多篇,且行动一致、内容一致、风格一致,存在明显的组织化操控、规模化操作痕迹。
无论哪个名人哪个企业,都不能置身舆论监督之外,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每天能看到自媒体发布的震惊体“企业新闻”、“深度报道”,其中很多可能都是花钱炮制出来的。这不仅是对企业商誉的恶意伤害,也是对公众判断的严重误导。

  没人知道,有多少收费造谣,打着网络营销和自媒体营销的旗号;也没人知道,诸如“701计划”之类黑公关项目,是否已然成为常态。当竞争对手之间比的不再是实力,而是雇佣黑公关的本事,这种“网络雾霾”肯定有毒。当网络造谣成为一桩十分赚钱的生意,受到伤害的其实是我们所有人。
“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是阿里巴巴的呼吁,也是很多企业的心声。面对网络谣言,企业就该不再含糊,这既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为了还网络以清新空气。企业应该对自身公关部门订立约束性要求,恪守商德;公关公司和互联网新媒体,要依法依规,严格自律;相关部门更有必要严厉打击,提高造谣成本,治理“网络雾霾”。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