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网络借贷等领域将有征信服务统一平台

点击次数:2018-01-05 09:22:51【打印】【关闭】

传闻已久的“信联”终于揭开面纱。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日公示称,已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并公布了该公司相关情况。这意味着,网络借贷等领

传闻已久的“信联”终于揭开面纱。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日公示称,已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并公布了该公司相关情况。这意味着,网络借贷等领域将有征信服务统一平台。

  股东结构“一拖八” 打破“信息孤岛”

  业内人士解释,公司名称取自“百行信为先”,即各行各业守信、讲诚信是第一位的。公司大股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另有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市场化机构各持股8%。

  百行征信主要在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维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这是我国市场化个人征信服务领域强强联合的成功范式,也是互联网金融整顿的重要成果。

  公示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注册地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营业场所(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通泰大厦C-917,业务范围是个人征信业务,注册资本达人民币10亿元。

  细析百行征信的股东结构可以发现,该公司是由各市场主体强强联合、共商共建的。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自律组织,是大股东,持股36%。其他股东还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市场机构,各持股8%。

  朱焕启拟任董事长兼总裁,许其捷、杨彬等拟任董事,毛振华、盛希泰等拟任监事。朱焕启现任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认为:“目前看,每一个发起方都不绝对控股。这将有利于其保持独立性,对信息主体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符合个人征信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个人金融借贷迅速增加,推动个人征信机构成立是行业共同的呼声。此前上述8家市场机构均提交了个人征信牌照申请,在产品服务、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积累。

  为何最后以百行征信的形式呈现?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各家机构均把信息看成自己的核心资产,不愿拿出来共享,或拿出来共享的信息数据失真,导致个人多头借贷、过度借贷、骗贷等行为不断出现,形成许多“小孤岛”。

  在周治翰看来,百行征信打通了“信息孤岛”。开放、共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如果再发展多家个人征信机构,客观上还会造成信息的分割,会把原先的许多信息“小孤岛”,发展成为多个“大孤岛”,既不利于信息共享,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壁垒问题。

  周治翰表示,现在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实现信息的集中统一运行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百行征信具有“唯一”且独立性身份,有助于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直难以解决的信息分割问题,增加征信真实且有效供给。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对征信行业始终坚持审慎稳健从严的监管原则,审慎审批个人征信牌照。此前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也曾经强调,个人征信机构不应该太分散,数量不能太多,准入门槛应该较严、较高。

  采集个人网络负债信息为主

  百行征信做什么?据介绍,其主要在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维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该公司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以个人负债信息为主,与负债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为辅,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据接近百行征信的人士介绍,公司将通过多维度的征信记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价值,将缺乏银行信贷记录的“长尾”客户纳入征信服务范围,有利于扩展征信覆盖人群,提高社会信用服务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在多起个人信息泄密事件后,网络借贷者则关心百行征信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据悉,该公司以“最低、适用”原则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只采集个人借贷数据以及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等支持类信息,严禁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等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同时,个人信用信息主要应用于借贷等经济交易场景,不得将个人信用信息用于社交、婚恋等与借贷活动无关的场景。而且,无论是采集个人信息还是查询使用个人信息,必须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授权,且特定用途特定授权,禁止一次授权反复使用、无限使用。个人信息主体拥有每年两次免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权利。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