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监管追着痛点走
点击次数:2024-07-16 13:32:03【打印】【关闭】
近日
在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上“排雷”,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针对短视频、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应用商店、儿童智能设备、未成年人模式等六个环节突出问题,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涉未成年人问题新特点新表现,对各类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未成年网民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暑假“神兽出笼”的当下,“清朗”专项行动剑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十分必要。
清朗的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上“排雷”,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自2021年以来,打击网络水军、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等一系列“清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今年开展的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是近年来这一行动的延续,也是对今年初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世界出现不少问题,有的成为舆论关注热点,比如,电子学习机为增强用户黏性而内置游戏、暗藏不健康信息;网游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过度消费;网上“挂人”“开盒”背后往往与索要钱财等相关;一些网红博主为了流量而编造网络黑话、低俗流行语,向未成年人传播不良价值观,等等。
纵观历年“清朗”专项行动,可以清晰地看到,监管与时俱进,时时追着痛点走。最初,专项行动聚焦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后来延伸到整治网络欺凌、打击网络暴力,以及推广“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模式”等。今年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内容更丰富、目标更具体、指向性更强。关注的平台既涉及短视频直播领域,也有社交领域和消费领域;关注的内容有“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将校园霸凌行为娱乐化”,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厕所”“人肉开盒”,向未成年人售卖软色情手办文具、动漫周边等商品,还有“未成年人模式”防逃逸措施不完备,等等。
持续打击涉未成年人的网络问题,释放出鲜明的信号:网络空间,别打孩子的主意!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顶层设计。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清朗”“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形成有力震慑。各网络平台积极配合,出台相应的网络社区管理规定。“组合拳”打下来,对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呵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快乐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接下来,相关方面还要在尊重“网络原住民”成长规律,保障其数字权利,引导其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权限、科学分配责任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网络空间秩序,构筑起坚实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尤其要盯紧新问题,持续发力,针对部分聊天软件、小众APP存在网络诈骗、隔空猥亵等问题,以相貌PK、运势测算等应用宣扬封建迷信甚至兜售整形广告等问题,都需要更有效的整治行动。
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必须构建多方参与、及时整治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格局,让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保护体系释放效能,汇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强大合力。